徐海澜表示,苏宁和其它友商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我们已经进入可复制状态,当别人还在谨慎摸索的时候,我们已经通过原型店的调试,进入了可快速复制状态,线下一直是苏宁的优势主战场,有先发优势,所以我们会加速把各种类型的店开到顾客家门口、办公室门口”。
以快打快 有智慧零售解决方案做支撑
苏宁在上海高调布局的背后,是全国范围内一盘更大的棋,此前不久,苏宁曾对外高调喊出三年两万店,今年新开5000店的目标。事实上,近两年苏宁每年新开店的数量都在千家以上,明年继续加速,背后是苏宁九年转型,厚积薄发的结果。在2009年,苏宁上线苏宁易购时,传统电商曾叫嚣消灭线下;甚至在2013年,张近东在斯坦福发布“苏宁已经成功探索线上线下融合的O2O模式”,业界依然有很多疑虑;转眼到了2017年,整个行业才纷纷布局线下,此时苏宁早已通过先“+互联网”,把实体资源上线互联网化,再整合线上资源“互联网+”反哺线下,实现全场景互联网的智慧零售。2018年,当行业仍旧在摸索的时候,苏宁已经提前跑了起来。
对商业布局的率先探索,锻造了苏宁的两栖特长:在电商领域里,苏宁是最懂线下商业的,而在线下商业中,苏宁也最懂电商运营。而张近东更将苏宁通过“+互联网”和“互联网+”锻造的智慧零售解决方案,比喻为开源的操作系统,每一个线下业态,都是这个系统结合线下不同场景3D打印出来的各种产品。
苏宁在“+互联网”的过程中,第一步做的是“+品类”,从原有的家电3C扩张到了母婴、超市、百货、体育、家装建材、家居、生鲜、汽车等全品类,商品SKU也扩张到了4000多万款。如今到了反哺线下的时候了,线上供应链、物流云,再结合线下的不同场景,就能像3D打印机一样,打印出红孩子母婴馆、苏鲜生超市、汽车超市等品类专业店,也可以结合城市核心商圈,开设购物广场;在社区开设苏宁小店。
因此,张近东对地产商表示:“如果各位的商业实体是手机硬件,那么,苏宁的智慧零售解决方案就是方便快捷的操作系统和量身定制的APP应用。这套系统是智慧零售的整体技术解决方案,在线下就是苏宁易购广场,可以一站式聚合苏宁各类业态。而各种APP则是云店、母婴、超市、体育、极物、影城、汽车超市、财富中心、小店、直营店、精选店等各类专业店面。”
开放产业 靠六亿用户资源共享消费升级风口
“以物理合作为开始,以化学效应为目标,通过一个支点,我们可以撬起更广阔的未来。”张近东在2017年底盛邀300家地产大佬,将合作范围上升到生态战略,合作模式也是不拘一格,直言“绝不是为了一城一池的合作,而是全产业资源的合作,合作模式可以灵活多样,‘租建并购联’不拘一格”。并且,他表示这6亿用户以及苏宁的数据云、金融云和物流云都可以向合作伙伴开放服务。
在苏宁的开发思路里,已经不再是依靠自己选址开店,也不是开某个单一类型的门店,而是广域生活服务的店。所以,苏宁开放了八个产业、六亿用户资源,来共享消费升级,依靠全社会的能量开店。
事实上,对于3年门店数量达到2万家左右的目标,张近东酝酿已久,也是水到渠成。张近东意识到,这是苏宁大规模反哺线下的良机。
消费升级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驱动力,也是全社会最大的风口,互联网走向线下也会带来零售业的创新升级,面对这样的机遇,线上线下的合作伙伴早就开启了与苏宁的合作,并取得了卓越的成效。线上,苏宁与阿里巴巴在物流、流量、服务等方面达成战略合作;线下,苏宁与万达集团确定了针对商业业态的互联网化发展计划,与恒大集团确定了面向高端社区的深层次、全方位的智慧零售发展计划,与融创、万科、碧桂园等企业建立了各种差异化的智慧零售合作关系。
联想一下苏宁八个产业打通之下的生态圈的构建,围绕智慧零售的协同效应发挥了巨大的作用:2017年,苏宁推出了会员一账通,全年累计完成生态会员数1.5亿,提升现有产品营销有效转化率8.2%以上。
此外,2017年全年苏宁投资实现投融资总额800亿元,相继完成了对联通、恒大、辣妈帮、同城帮、达令、拜腾汽车等多个项目的投资,实现了强化基础能力、拓展服务场景、触及更多用户、丰富平台内容的发展规划。其中,金服集团完成了首轮外部融资,估值较去年提升60%;并与深创投共同成立了300亿的物流地产基金,完成了苏宁润东50亿元新消费服务产业并购基金的设立,苏宁青创基金也已投入运营。
可以预见的是,“和十几年前的电器连锁店快速开设相比,这一次,苏宁是十几种门店类型组合的军团作战”。跑马圈地的背后,是苏宁借智慧零售的风口、基于技术的零售解决方案和八个产业的整合优势而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