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结局有多惨?死后惨遭挫骨扬灰,全族尽灭,巨额财产都被没收

董卓结局有多惨?死后惨遭挫骨扬灰,全族尽灭,巨额财产都被没收

不知从何时起,董卓的家族弃文从武,成为一个武将世家,这或许跟他家乡凉州的崇武风气有关吧。

年轻的时候,董卓喜欢行侠仗义,好打抱不平,跟凉州的羌人关系很好,他宁愿自己饿肚子,也要把牛杀了招待羌人,因此在羌族很有威望。

稍稍长大后,董卓因为武艺高强、力大无穷,而被推荐到陇西郡任职,他经常带着一队人马追击入侵的胡人,因作战勇猛、箭术精湛而威震凉州,为胡人所畏惧。

后来,凉州爆发了羌乱,董卓跟随呼匈奴中郎将张奂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

此后,董卓又先后参加平定黄巾起义、凉州叛乱,在长达三十年的征战生涯中,董卓的官职不断得到升迁,得以封侯拜将。

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董卓收服了李傕、郭汜、张济与樊稠等豪强,组建了一支精锐的凉州铁骑,成为了威震一方的军阀势力。

尽管这支部队的人数并不多,却对董卓十分忠诚,是他日后逐鹿中原的基本盘。

随着凉州叛乱的逐渐平定,拥兵自重的董卓,逐渐引起了朝廷的忌惮。

189年,汉灵帝虽然病重,却十分关心凉州局势,他对董卓尤其担心,便打算剥夺董卓的军权。

很快,汉灵帝就下诏封董卓为少府,掌管天下赋税和宫廷起居,让其到京城任职。

董卓自然不傻,他深知乱世当中,有军权就什么都有,他也知道汉灵帝不安好心,所以谎称凉州贼寇还未彻底平定,婉拒了汉灵帝的任命。

一计不成再施一计,董卓不是想当地头蛇吗,那就满足他,很快汉灵帝就又发了一道诏书,任命董卓为并州牧,让其到并州任职,但必须先把军队交给皇甫嵩。

并州牧这个职务,让董卓很满意,但他不想交出军权,更何况皇甫嵩还是他的死对头。

于是,董卓上书汉灵帝说,我掌兵十年,将士们跟我的感情很好,舍不得离开我,我请求带着他们去并州,继续为国家守卫边陲。

皇甫嵩知道董卓在撒谎,于是上书戳穿董卓,汉灵帝便下旨责备董卓,董卓无奈之下,只得将部队交给皇甫嵩,但留下了最忠诚、精锐的五千人。

汉灵帝得知此事后,认为能够如此已经不错了,就让董卓赶紧去并州。

很快,董卓就动身了,但他在京城的弟弟董旻却给他送去一个消息:汉灵帝快不行了!

野心勃勃的董卓当即意识到,自己的机会或许要来了,于是走到河东郡就不走了,打算观望一下洛阳局势,再看下一步怎么走。

02

189年4月,汉灵帝去世,其长子刘辩继位,何太后临朝,大将军何进执政。

当时,东汉深受宦官之害,何进便有意诛杀以“十常侍”为首的宦官集团,为国除害。

但是,何太后受到“十常侍”挑唆,竟然反对哥哥何进诛杀宦官,局势因此僵持住了。

这时候,袁绍站了出来,当初让何进诛杀宦官的是他,现在何进有难处了,他自然不能袖手旁观。

袁绍的家族非常显赫,是有“四世三公”之称的汝南袁氏,他之所以主张铲除宦官,不仅仅在于宦官把持朝政、祸国殃民,还在于他的家族跟宦官有仇。

原来,在东汉末期的两次党锢之祸中,以汝南袁氏为代表的士大夫阶层,饱受宦官迫害,袁绍常常为此愤愤不平,出于自身阶层利益考虑,他决定借助何进的力量铲除宦官集团。

袁绍告诉何进,不如将董卓等人召入京城,向何太后施压,继而诛杀宦官。

事后来看,这其实是个馊主意,何进如果想诛杀宦官,以他的兵力足够了,只怪他太犹豫,做事瞻前顾后。

董卓收到消息后,一刻也未停留,当即向洛阳而去。

“十常侍”也听到了风声,便决定来个先下手为强,于是诓骗何进入宫,然后将其诛杀。

何进死后,身为司隶校尉的袁绍连忙出兵诛杀宦官,一时间洛阳大乱,刘辩还被宦官给挟持出宫了。

董卓赶到洛阳城外的时候,见洛阳上空浓烟四起,知道发生了混乱,于是连忙带兵入城。

董卓入城后,第一时间打听刘辩的下落,最终在北邙山找到了刘辩,之后他拥护刘辩返回洛阳,然后下令诛杀宦官,宦官几乎被屠杀殆尽。

困扰东汉百年的宦官之乱,就这样被董卓轻松化解。

接下来,董卓开始着手扩充自身实力,他吞并了何进、何苗的部曲,又引诱吕布诛杀城外的执金吾丁原,吞并了丁原的并州兵。

丁原也是入京诛杀宦官的,本来想分一杯羹,却没想到会落得如此下场。

如此一来,董卓势力大增,基本上控制了洛阳,正如“十常侍”之一的张让,临死前对刘辩所说,我等一死,汉朝真正的乱世就要开始了。

还别说,宦官虽然可恨,其中却也有明白人,真正可怕的从来都不是宦官,而是手握重兵的武将。

03

控制了汉朝皇帝,就等于挟天子以令诸侯,对日后的发展十分有利,董卓对此十分清楚。

当然了,这么做的坏处也很大,那就是会成为众矢之的,一旦处置不当,很可能就是万劫不复了。

很不幸,董卓忽悠成为了万劫不复的那个人,后来曹操就是根据他的惨痛教训来调整策略的,最终获得了成功。

当然了,这都是后话。

在此之前,董卓不过是凉州地区的一个军头,一夜之间入驻洛阳,大家当然不服了,所以他打算为自己立威。

进入洛阳没几天,董卓就提出,要废掉刘辩,改立刘协为帝,理由是刘协更聪明。

兹事体大,董卓便找袁绍商议,毕竟袁绍家族树大根深,有他的支持,将事半功倍。

但是,袁绍死活不同意,董卓生气了,便对他说,你想试试我的刀锋不锋利吗?

袁绍也不是盖的,当即拔刀相向,好在旁人劝说,董卓这才怒气稍消。

事后,袁绍认为董卓不是善类,必将祸害国家,自己也将性命不保,于是连夜逃出长安,准备聚兵讨伐董卓。

董卓则强行废掉刘辩,拥立刘协为帝,是为汉献帝,并以拥立之功,给自己封了一大堆官职,掌握了朝廷的军政大权;他还给自己加了不少特权,比如“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等等。

如此一来,董卓不是皇帝胜似皇帝,刘协完全成为他的傀儡,见到他大气都不敢出。

为了获取世家大族的支持,董卓邀请了大量名士入朝或者到地方担任太守,并对反对自己的袁氏家族予以重用。

这一策略其实是正确的,毕竟董卓在洛阳根基太浅,这对他彻底掌控朝政是一定帮助的。

但是,董卓残暴不仁的本性,很快就显现出来了。

为了排除执政干扰,董卓派人将何太后毒杀,还趁着给何太后下葬的时候,掘开了汉灵帝的坟墓。

董卓这么做,一则为了报复,二则为了获取金银财宝,以充军费。

对于那些反对自己或者看不惯之人,董卓当即将其诛杀,群臣因此很害怕董卓,董卓却对此感到很得意。

后来,董卓见宫中美女众多,于是将几位年轻美貌的公主霸占,并纵容手下抢夺宫女,许多人不堪受辱,投井而死。

董卓又见洛阳富豪众多,到处都是大别墅,里面藏着无数财宝,于是派人入室抢劫,杀死男主和仆人,夺走其妻女,时人称之为“搜牢”。

在夺取东汉政权后,董卓疑心病开始加重,经常担心“刁民害朕”,便对百姓集会十分警惕。

有一次,董卓得知洛阳父附近的百姓正在举行“二月社”(又称龙抬头),他担心百姓聚集在一起密谋造反,于是带着士兵将百姓杀光,又将妇女奸淫之后割掉头颅,悬挂在战车上,高声唱着凯旋的战歌而还。

为了抢夺百姓财富,董卓还发行“五铢钱”,导致货币贬值,物价飞涨,百姓财富大幅缩水,他则趁机低价买进货物,然后高价卖出,因此赚了不少钱。

04

就在董卓作威作福的时候,曹操、袁绍、孙坚等人却起兵了,开始向洛阳进发,号关东联军。

董卓得知此时后,感到有些害怕,为了防止内部出乱子,便逼迫刘辩自杀。

紧接着,董卓开始调兵遣将,跟关东联军作战,但孙坚实在太猛,他的军队多次被击败。

后来,孙坚就快打到洛阳了,董卓开始着急了,便提出迁都长安的计划。

迁都可不是闹着玩的,数百万军民和大批钱粮、物资都需要转移,是个浩大的工程,于是群臣纷纷反对,董卓却坚持如此。

这一次迁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给历史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伤害。

由于百姓们反对迁都,董卓便派遣军队驱赶,导致许多百姓什么也没带就出发了,而他则趁机派人去百姓家里抢掠财物。

在去长安的一路上,大量百姓死于疾病、饥饿,而且遭到再次抢掠,反抗者全部被杀死。

据说,有数十万百姓死在了去长安的路上,东汉国家图书馆兰台的书籍,也在途中丢失大半,这些积攒了几百年的珍贵资料的遗失,是中华文明的巨大损失。

把百姓赶走后,董卓为了不让关东联军得到一座完好的城池,便一把火烧光了洛阳的宫殿、官府和民宅,使得这座大汉首都变成一座废墟。

董卓还不满足,在率大军撤离洛阳前,派遣吕布率军把洛阳周边汉朝历代皇帝和公卿大臣的陵墓全部给挖掘了,得到了大量金银财宝,汉朝皇帝的遗体都被随意丢弃。

后来,孙坚进入洛阳前,曾经过汉朝帝陵,这才派人收拾残骸,修缮陵墓。

你以为董卓罪大恶极,其实他的恶,还远没有完全展示出来。

05

董卓一开始其实想当新秩序的建立者,但他最终成为了万恶的破坏者,很大程度上来说,是世家大族的不合作激怒了他,导致他没有压制住内心的恶。

尽管董卓试图拉拢世家大族为己所用,但这些人大多阳奉阴违,后来起兵反叛他的那些人,许多都是曾受他恩惠之人。

当关东联军打入长安之后,董卓算是彻底看穿了各个世家大族,便撕下自己友善的假面容,露出原本狰狞的面目。

一到洛阳,董卓就将袁绍的叔叔太傅袁隗、哥哥太仆袁基给灭族了,与其等他们里应外合,不如先下手为强。

紧接着,董卓罢黜了一大批人,然后让自己的宗族之人全部入朝担任高官,比如弟弟董旻担任左将军,侄子董璜担任侍中、中军校尉,等等,从而把持了朝堂的关键岗位。

由于局势十分不利,所以董卓开始考虑后路,于是他在自己的封地郿县(距离洛阳不太远)修建一座坞堡,号为郿坞。

郿坞规模浩大,董卓的族人全部住在这里,里面还存存放着他搜刮来的财物,还储存着足够吃三十年的粮食。

因此,郿坞既是董卓的家,也是一座坚固的军事碉堡,更是一座武器和物资仓库,他曾对部下说,“成,雄据天下;不成、守此(郿坞)足以毕老”。

董卓经常在郿坞举行宴会,有一次他带着文武百官到郿坞举行宴会,席间他让人将数百名抓来的俘虏掠杀,或断舌,或断足,或凿眼,甚至把活人给煮了。

有大臣壮着胆子问董卓为何如此,他却说,我在给你们助兴啊!

董卓还大肆制造冤案,将那些不服从自己的世家大族说成谋逆,然后尽灭其族。

可以说,自董卓到洛阳之后,就没有停止杀人的步伐,他不知道的是,自己每杀一个人,就结下一份仇怨,当仇怨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该反噬他了。

06

关东联军内部其实并不团结,各有各的心思,要不然早就灭了董卓。

自董卓进入长安后,关东联军的动静就小多了,他也安心了不少,但他不知道的是,内部反对势力正在策划除掉他。

这个人便是王允,东汉世家大族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表面上顺从董卓,其实是为了麻痹董卓,从而寻找机会除掉董卓。

王允很懂得隐忍,通过巴结董卓,成为了朝中二号人物,掌握了部分军权,并通过职务之便,在朝内外安插了不少反董之人。

王允之所以这么做,有三点原因:一是为了挽救汉朝,二是为了保护世家大族,三是取代董卓成为汉朝执政者。

毕竟,汉朝已经衰落,世家大族不可能成为殉葬者,只能成为权力争夺者。

董卓迁都长安之后,王允其实已经完成了外围布局,只要董卓一死,他就可以迅速控制局势。

唯一的难点在于,如何才能杀掉董卓,毕竟董卓的安保措施做得很好,根本无法靠近。

王允沉得住气,耐心等待着机会,最终他决定利用一个人,这个人便是吕布。

吕布就是个毫无信义之人,虽然武力值爆表,却缺乏头脑,很容易被人控制、摆布。

王允听说董卓看不起吕布,经常辱骂吕布,还曾将一把手戟扔向吕布;他还知道吕布跟董卓的一个侍妾有染,吕布时常很担心董卓知道这事,会杀掉自己。

于是,王允找到吕布,劝说吕布刺杀董卓,吕布却说,“董卓是我的义父,我怎么能弑父?”

王允却回答说,“董卓向你扔手戟的时候,把你当儿子了吗?”

于是,吕布就答应王允刺杀董卓,于是就有了前文提到的诛杀董卓的情节。

董卓被杀死后,尸体被扔到大街上,百姓们得知消息后,纷纷买来酒肉庆祝,还手舞足高,就像是过节一样。

王允知道皇甫嵩与董卓有过节,于是派他去攻打郿坞。

当时,董旻与董璜就驻扎在郿县,他们的部下得知大军来讨,为了活命,就密谋杀掉二人,然后去找皇甫嵩邀功。

二人死后,郿坞就无兵可守了,皇甫嵩率大军攻入郿坞,将董卓一家老小诛杀殆尽。

当时,董卓的母亲已经九十岁,被封为池阳君,他得知大军来攻,便走到郿坞门前,对众人说,“请饶我一命”。

但是,将士们对董卓恨之入骨,又早就杀红了眼,依然将池阳君拖出去斩首示众。

董卓有个叫做董白的孙女,年轻貌美,深受董卓喜爱,被封为渭阳君,原本没犯什么错,却也被将士们乱箭射死。

诛杀董卓之后,皇甫嵩开始清点郿坞的财富,最终搜出了金二三万斤、银八九万斤,其他财物堆积如山,数不胜数,另外大批粮食,最后都被没收,由官兵运回长安,王允因此阔了一把,便有些飘飘然。

即便董卓死了,痛恨他的人也没打算放过他,当初他曾诛杀袁氏一族,袁氏的门生故吏为了给旧主报仇,便将他的尸体焚烧,还把骨灰撒到大街上。

最终,董卓为自己的残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虽然都是枭雄,但他跟曹操相比,水平隔了好几条大街。

董卓的机会其实很好,如果他能善待刘辩,真心匡扶汉室,严格约束自己,任用贤能之人辅助他主政,他成为一代名臣也未可知。

但是,董卓的出身限制了他,加之他野心太大,又抑制不住内心的恶,做了太多伤天害理之事,所以遭到了世家大族和黎民百姓的一致反对,他的覆灭就不足为奇了。

董卓之恶,给当时的国家和百姓造成了极大创伤,开启了东汉末期军阀割据的局面,引发了后世四百年的混乱,其流毒之深,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

董卓之后,群雄逐鹿,曹操、刘备、孙权、司马懿,等等,一个接着一个登场,为了争夺天下而发起战争,苦的永远都是百姓。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快热炉和电热膜哪个好?有人知道吗?
365体育官网全球最大

快热炉和电热膜哪个好?有人知道吗?

📅 08-08 👁️ 7208
小米充电宝 25000 212W参数
365风控审核不给提款怎么办

小米充电宝 25000 212W参数

📅 07-17 👁️ 6364
元气骑士修改教程
365体育官网全球最大

元气骑士修改教程

📅 08-03 👁️ 1716